|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8-05 22:39: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秦是郡县二级制,汉州郡县三级,唐道州县三级,宋路州县三级,元代省路府州县五级;这一现象从制度设计目的的角度反映了( ) A.地方主动性能动性加强 B.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C.疆域越来越辽阔 D.君主专制的强化
|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最后形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官僚制度。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成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也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公布实行,并不断地完善起来。 ——摘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日本发表了《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唐代和宋代在历史发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依据这些差异(或变化),内藤湖南总结说:“总而言之,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由此他提出了“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唐宋历史观”。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三: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州畀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摘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内藤湖南和钱穆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认识。(8分)
3、选择题 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D.提高了官员素质
|
4、判断题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逋(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逋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主要论证了
[? ]
A.宗法制的作用
B.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
C.分封制的作用
D.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5、判断题 《诗经?大雅》上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这段诗歌主要说明了?
A.分封的依据
B.分封对象的主体
C.分封的目的
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