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的核心信息是中国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因此它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小农经济的模式的脆弱性决定了需要强有力集权制度来维护,如面对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和水利建设。另一方面,封建集权统治者也在不遗余力的推行小农经济,来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定。选项D“重农抑商”政策是由中央政府制定并推行的,中央集权制是重农抑商政策有效实施的政治前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韩非子》里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从中得出的最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材料理解分析能力。该成语故事反映了郑人买鞋因错过市场交易时间而无功而返,说明市场有时间限制,故选B项。A项时间错误,C、D两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种生产关系最早出现在(?)
A.黄河流域? B 山东地区? c.四川地区? D.江南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生产关系最早出现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 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成阳(向汉武帝)言:“……敢私铸铁器煮盐者, 钬(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五:荣氏兄弟(荣敬,德生)抓住时机,向面粉业大举投资。1914年——1919年,茂新,福新厂的生产能力激增,其面粉不仅畅销我国北方各省,而且远销英法及东南亚各国。。。。在棉纺业方面,1915年荣氏兄弟创办办申新纱厂
——《荣氏兄弟的创业思想》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5分)
(2)材料三表明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1分)
(3)材料四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5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8分)
(5)据材料五回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行业是什么?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不同。(1分)原因: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材料一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4分)
(2)盐铁官营。(1分)
(3)特点: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1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农民贫困无购买力。(4分)
(4)原因:外部环境:欧洲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内因素: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当时的民国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8分
(5)轻工业(或烟草,面粉和纺织业)(1分)。轻工业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或投资少、见效快)。(2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一“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由材料二“农暇之时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可知,这反映的是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2)由材料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 钬(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可知,汉武帝采取了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除此之外,汉武帝还推行了货币官铸、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由材料四“十座冶炉 ……二三千人……司炉者……掘铁矿者……汲者、烧炭者……驮者……载者……”等关键信息可知,明朝矿冶业具有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等特点。阻碍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农民贫困无购买力。
(4)由材料五时间“1914年——1919年”可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是部环境:欧洲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内因素: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当时的民国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5)由材料五“向面粉业大举投资……不仅畅销我国北方各省,而且远销英法及东南亚各国……在棉纺业方面……”等关键信息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行业是轻工业(或烟草,面粉和纺织业)。这是因为轻工业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或投资少、见效快)。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战期间;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罗斯福新政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