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对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实质是
[? ]
A.彻底否定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恢复了被斯大林否定的“新经济政策”
C.以政治改革代替经济改革
D.全面彻底地断送苏联社会主义的一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西方报刊曾有这样的评论:“五年计划的四年获得了真正卓越的成就,苏联像战时那样紧张地、创造性地建设新生活的基础,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②苏联人民建设祖国的爱国热情
③苏联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持续实施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造成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粮食
产量出现不同发展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改革是否符合国情
B.土地所有制的不同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否
D.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出现不同发展趋势是指,中国粮食产量在增长,而苏联粮食产量在不断的下降,中国粮食产量在增长是因为经济改革符合国情。而苏联粮食产量在不断的下降,是因为经济改革不符合国情。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文革”期间,经济建设仍能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原因是( )
①“文革”主要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
②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的努力
③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
④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文革”首先是在文化上,后影响至政治和经济,①说法错误;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曾不同程度地国民经济整顿,使经济建设有的好转,②符合题意;文革时期,经济建设受到影响主要是“左”倾错误,③正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是文革结束的标志,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考点:文革时期的经济建设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理解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受挫的主要原因是“左”的错误,抵制“左”的错误,这是经济得恢复或有所好转是根本所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业自由贸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与斯大林工业化相配合的是农业集体化。故选C。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在苏俄时期一直未出现。
点评:苏联在列宁去世后逐渐地偏离了新经济政策的轨道,1925年实行工业化,为了配合工业化的进行,实行农业集体化,为了向工业积累资金。这一做法一方面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但是另一个方面对农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