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如果要了解孔子对“仁”和“礼”等重要概念的阐释,应该查阅的典籍是
A.《春秋》
B.《礼记》
C.《论语》
D.《尚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他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作统治者……”“他”是
A.苏格拉底
B.安提丰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位传记作者写道:“他写了大量的著作。由于这个人在各个领域中的卓越成就,我想应当把它们列成一表。”随之,一份涉及数学、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生物学等的多领域书目清单诞生了。“他”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D.爱因斯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所以材料所述的就是亚里士多德。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2分)
(1)赞赏卢梭:崇尚自由平等,反映时代要求;具有平民色彩;为法国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推动大革命爆发;对后世影响巨大。(6分)
批评卢梭:理论缺陷易导致暴政;理论过于理想化。(2分)
(2)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占有资料不同。(4分)
本题解析:第(1)问概括不同的评价,并分析评价的理由,材料一是肯定卢梭,材料二是否定卢梭。第(2)问分析不同评价观点产生的原因,注意从时代、立场、资料占有、方法角度去分析。
【考点定位】卢梭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道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
材料二?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柏拉图《国家篇》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并指出其政治主张的实质。(8分)
(2)为传播他们的思想主张,孔子和柏拉图采取了怎样的共同方式?他们的主张是否被统治者接受?请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1)思想: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4分)柏拉图主张国家应按能力来进行分工,三个阶层各司其职。(2分)实质: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2分)
(2)共同方式:通过兴办学校来传播思想,(2分)如孔子兴办私学,(1分)柏拉图创办阿卡德米学园(1分)不被统治者接受。(1分)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当时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的政治设计超出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3分)
本题解析:(1)关键信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材料一反映的是孔子德治与礼治思想,材料二反映的是柏拉图主张按构成和能力不同来进行分工的思想;实质的分析应结合时代背景与阶级立场来分析。
(2)本问比较了两个历史人物的共同点,应从文化贡献和结果的角度来分析归纳共同方式与是否被接受;原因的分析应从两者思想主张是否能满足时代政治需求的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