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是?
A.由法德矛盾到美日矛盾
B.由英德矛盾变为美日矛盾
C.由美英矛盾变为美俄矛盾
D.由英德矛盾变为英美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
A.再次确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B.没有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
C.没有废除列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D.否认了中国是一战战胜国的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依据已学史实可知1922年2月6日美、英等国和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条约规定“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中国之门户开放”的“原则”。此条约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此条约扼制了日本在大战时对中国的垄断权,而代之以美国为首领和英、日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侵略局势,实质上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节选):
(1)公开缔结和平条约;……(9)根据民族的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的疆界;(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现自治;(11)恢复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12)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涉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发为自由航道:(13)创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国家,并以国际条约保证波兰的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14)国家不分大小,签订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家的联合机构。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威尔逊外交政策的支柱和基础。(4分)
(2)战前美国推行孤立主义外交,但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体现了其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核心目标和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公开外交、民族自决和国际联盟。(4分,答出两点即可)
(2)核心目标:凭借经济实力,扩大影响力,建立美国领导的国联,并进而称霸世界。(3分)
主要原因:美国在一战期间大发战争横财,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人,掌握了世界经济的绝对霸权。(3分)
本题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第1点体现公开外交;第9-13点,具体内容不同,出现较多的字眼是“民族”、“独立”、“自治”,将这些信息整合,即民族自决;第14点,“国家不分大小,签订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家的联合机构”,即主张建立国际联盟。
(2)无论是战前的孤立主义还是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政策虽有变化,但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回答核心目标和主要原因,要充分考虑一战前后美国的利益需求。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一战中又大发横财,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而欧洲受到战争的严重创伤,战争打乱了原有的世界格局,美国趁机想扩大影响,寻求政治霸权。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列宁曾说过:“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得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不包括(? )
A.《四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九国公约》
D.《五国海军条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是对华盛顿会议影响的解读,而《凡尔赛合约》是巴黎和会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法西斯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中,它与正统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①实行“一党专政”;?②抛弃了议会民主制;
③对外争夺殖民地;?④强化思想文化控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公开恐怖独裁,对内专制独裁,并对思想文化和教育领域进行严密控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