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沉重打击中国的航海业和对外贸易
B.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是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
D.促进了国内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抑商 ②倡导以法治国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民从事农业则“公法立”,社会就会安定;相反,如果人民“舍本(农业)而事末(工商业)”,就会招惹很多是非,故①③正确。②项明显错误;④项错误,作者主张重农抑商的目的并不是维护农民的利益,而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点评:在古代统治者出于稳定统治的目的,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这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越来越阻碍社会的进步,以至于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发展缓慢,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最终造成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对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政策主要影响,认识正确的是
[? ]
A.保护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B.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C.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D.刺激了列强侵华的贪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史料研读、专题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专题探究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1)请分别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宋元明清时期“市民文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表现,简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料研读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2)研读材料后,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你对辛亥革命分别有怎样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比较

(3)材料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简析这两种思想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评论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问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4)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列举这一时期体现“沉沦”、“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并简析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民本思潮”的主要表现: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等。市民文化的主要表现:宋词,话本,小说,风俗画,元曲;幼弱的原因:经济上,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使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压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和传统思想的制约。
(2)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政治上,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从人治向法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变;经济上,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动摇了封建经济的基础。社会风貌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自由、平等思想推动社会风俗习惯的巨大变化。全球史观: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亚洲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3)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作用:法国的启蒙思想开启了民智,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虽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一定冲击,给后世民众一定启迪。
(4)重大历史事件:“沉沦”有《辛丑条约》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等;“上升”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国民党和中共的成立等。原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思想(? )
A.“法不阿贵”?B.“等贵贱,均贫富”
C“政在得民”?D.“为田开阡陌封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难度中等。唐代统治者较重视减轻人民负担,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都能体现“政在得民”思想。A是法治思想;B是平均思想;D是强调封建土地私有。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