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材料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2分)
⑵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核心思想。(2分)
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方式及其影响。(6分)
参考答案:(1)“病”:奴隶性;“药”:自由。(2分)
(2)核心思想:兴民权,救亡图存。(2分)
(3)方式:办学会、建学堂、创报刊、写文章等。(3分,答出3点即可)?一
影响:促进了思想启蒙;激发了爱国热情;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3分)
本题解析:据材料一“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和“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 的信息回答;第二问,材料的作者是梁启超,再据两则材料的核心思想可知;方式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影响主要谈对戊戌变法及对中国思想界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共和国宪法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推行“一国两制”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召开,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1954年宪法,故A项正确;B项是在1949年,C项是在1956年,D项中的一国两制于80年代提出,故B、C、D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某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当李富春讲到本年度计划执行的经济方针时,毛泽东曾说:“不仅没有注意农业,而是挤了农业,工业战线过长,面过宽……你这个意思就是休整的意思……今年可能是就地踏步,休养生息。”据此推断,李富春讲到的经济方针应为
A.自愿互利,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以钢为纲,赶超英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根据材料中“就地踏步,休养生息”的信息可知,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所以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世界上第一个民族国家走向超国家共同体的是
[? ] A.欧盟 B.石油输出组织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者所采纳,既要看它是否符合时代需求,也要看它是否能迎合统治者的要求。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