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下列各项,孙中山落实这一见解的行动是
①提出三民主义?②改组国民党?
③进行北伐战争?④确立三大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判断题 下图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23号)。现门口悬挂“来源:www.91exam.org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外间西墙上镶有一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刻石上悬挂孙中山遗像。右方镜框内是在此写的《总理遗嘱》,左边镜框为致苏联书。条案上放着《建国方略》《中山全书》等一切均照其生前样子陈列。按我国古代传统干支纪年方法,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应是(?)

A.乙丑年? B.甲子年? C.乙寅年? D丙寅年.
3、判断题 凯末尔曾作为社会形象大使,戴上大礼帽,穿着晚礼服,出现在国人中间。他倡导服饰改革主要是为了
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显示民族文化的特色
C.彻底改变社会的风尚
D.打击旧的腐朽势力
4、判断题 与亚非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凯末尔革命成功的突出特点是
A.发动民众广泛参与
B.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立场
C.采用暴力斗争的方式
D.赢得了苏联的大力援助
5、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
日本从1542年第一次同西方交往到19世纪中叶,实质上遵循了拒接主义的路线。它只允许有限的现代化形式,如获得火器,但严格禁止引进西方文化,包括最引人注目的基督教。西方人在17世纪中叶全部被驱逐。这一拒绝主义立场由于日本1854年在美国海军准将柏利的压下被迫开放门户和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全力学习西方而告终。
现代化是可望的和必要的,本土的文化与现代化不相容,必须抛弃或废除;为了成功地实现现代化,社会必须完全西方化。现代化和西方化必须相互加强,而且必须相辅相成。这一方法以19世纪末一些日本和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论点为典型,他们认为,为了实现现代化,他们的社会必须放弃其传统语言,而采用英语作为国语。
第三种是试图把现代化同社会本土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实践和体制结合起来。可以理解,在非西方的精英中,这种选择一直是最流行的。在中国的晚清时期,人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日本,口号是“日本的精神,西方的技术”。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世界秩序的重建》
根据材料简要评述一种或几种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