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其《汉律摭遗·自序》中说:“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是古非今者族,法之烦苛,莫此为甚。”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学生在研究浙江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江浙行省”文字的资料。你认为该资料最早应该出现在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柳郎中”即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代表,词风清新绮丽,婉转柔美;“学士”即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词风豪迈奔放。A李煜和B李清照都属于婉约派;C陆游的主要成就是诗歌;D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最卓越的词人,其作品也以豪放为主,故选D。
考点:宋词的成就。
点评:还可以考查宋代词繁荣的原因:
(1)商业发展,城市繁荣为词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扩大,能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文人地位提高,创作热情高涨。
(4)印刷业和教育事业发展,文化也空前繁荣。
(5)词的形式自由灵活,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6分)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称:“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开创的设置十三州部刺史 “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
材料三、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金骑所过,莫不溃散。”
材料四、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不以山川形便为原则,却以犬牙交错为原则。正如清人储大文所说的,元朝行省“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南,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障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魏源:《圣武记》卷12)。”
材料五、“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薄日多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注: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卷2“郡县论九篇”,中华书局,1959年版。)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何种变化?(3分)
(2)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离不开经济控制、分权监督和军事管制。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和宋朝对地方是如何实行经济控制、分权监督的。(8分)
(3)材料四所说的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有何特点?(3分)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3分)产生什么负面作用?(3分)
(4)材料五中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他认为可行的解决途径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郡县制取代西周的分封制,中央集权制确立(3分)
(2)西汉:汉武帝统一铸钱,盐铁官营;设置十三州部刺史监督地方郡国(4分)?
宋朝: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设通判制约知州(4分)
(3)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不以山川形便为原则,却以犬牙交错为原则。(3分)削除地方军事割据的自然条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分)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军事防守(3分)
(4)弊端:中央集权下,地方缺乏自主性;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寓封建于郡县之中(6分)
本题解析:(1)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中的“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可知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由分封制变为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确立了。
(2)西汉:由材料二中的“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可知当时采取的对地方监督的措施是“设置十三州部刺史监督地方郡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实行经济控制是靠“统一铸钱,盐铁官营”。宋朝:由材料三中的“财也收了”可知实行经济控制的措施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对地方的监督采取的措施是“设通判制约知州”。
(3)特点:从材料四中可以得出答案。目的:应该从元朝维护统治的角度去考虑,而材料说的是对地方行政区划设计的目的,当然应该从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来看,即加强中央集权。负面作用:材料所述“……之险失”实际上指出了一个不足之处,就是不利于军事防守;另外还可以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讲,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的话,山南北和水南北等设置真是不利于农业生产,另外区域内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都不方便。
(4)弊端:材料五中“其专在上”、“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可知其弊端是“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途径:从材料五中的“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以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