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首诗揭露的是哪一制度的弊端
A.井田制
B.察举制
C.九品正中制
D.代田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诗歌描写了一棵松树的根,就能够“荫此百尺条”,“ 世胄”一直霸占着高位,而真正的“英俊”却无永无之地,这些信息都指向九品中正制,它只问出身不稳才干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对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加以变更的是()
A.青苗法
B.市易法
C.保甲法
D.将兵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比较能力。北宋初年实行更戍法,从而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防止武人专权的目的,而将兵法则易于形成将与兵之间的隶属关系,故是对更戍法的变革。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封建等级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周时期宗法制的准确理解,由材料可得出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而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故B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对“汉承秦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沿袭秦的三公九卿制,并有所发展
B.汉实行更严密的监察制度,发展为刺史制度
C.汉继承秦的皇帝制度,已构成较完整的体系
D.汉初否定了秦的郡县制,推行封国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BC表述都正确,D表述不正确,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郡县、封国并存,并没有完全否定秦的郡县制,因此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因为:(?)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