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部电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士兵们冲进一座写有“总统府”的建筑物,爬上屋顶扯下原来的旗帜,旗帜飘落地上。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上写着4月23日。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
A.民国三十五年
B.民国三十六年
C.民国三十八年
D.民国四十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国民政府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国民党军队的溃败
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集团分裂
C.英美注意力集中于欧洲
D.日本实行“诱降”为主的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蒋介石集团制定政策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国民政府进入
抗战相持阶段后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实行“诱降”为主的政策。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B.清政府出兵援助朝鲜镇压起义
C.丰岛海战
D.黄海海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1894年7月,日军袭击清政府运兵船,甲午战争爆发。故选C。A项是导火线;B项是清政府应邀帮助朝鲜镇压农民起义,中日之间并未发生战争;D项是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
点评:丰岛海战是甲午战争爆发的标志。甲午战争,虽然出现了大批的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但是依然是以中国的失败告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非舰队的实力。甲午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主要是为了?(?)
A.分割、压缩根据地
B.摧毁抗日军民的生存条件
C.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D.把中国变成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日军在“扫荡”中,日军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妄图消灭抗日根据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与1923年6月至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时间
| 1921.7
| ?1923.6
| 1927.4
| 1927.8
| 1934.9
| 1937.1
| 1945.4
| 1949.10
|
人数
| 57
| 432
| 5.7万
| 1万多
| 30多万
| 4万多
| 121万多
| 448万多
|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23年6月至1937年1月”,国民革命运动是1924-192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在1927-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是指1934-1936年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9月,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因此D与时间不符,符合题意。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