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设立海南省,将其划为经济特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是经济特区。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材料一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搞好特区建设,并将“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从此,深圳正式定为“经济特区”。又过了3个月,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颁发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对外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它们和厦门一道,开始为全面改革中国大陆的经济体制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试验。
材料二? 1978~1985年:这一时期主要工作是在全国率先在工资制度、基建体制、劳动用工制度、价格体制、企业体制、劳动保险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以及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二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创办蛇口工业区,开放沙头角,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6~19
92年:在对外开放方面,一是利用外资和技术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二是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三是积极开展同内地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联合。四……五……六……七……。通过这一系列开放措施,迅速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率先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金融体制、土地管理体制、住房制度、公务员制度、工资制度的改革。通过这些改革,旧体制的框架基本被打破,初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在深圳设立特区的原因。并指出设立深圳特区产生的作用。(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深圳在1978~1985年和1986~1992年两个时期在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方面的不同特点。(12分)
参考答案:(1)原因:临近港澳,华侨众多
作用:促进了深圳地区的发展;积累的改革开放的经验;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
(2)1978~1985年:
经济体制:改革处于初始阶段,意在冲破计划经济体的束缚。
对外开放:开放地区小
1986~1992年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全面;重在建立新的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 深化、全面;成果显著;建立了外向型经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认定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较低
B.还没有实现祖国的统一
C.还没有实现“小康”社会
D.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共“十五大”确定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是
[?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重要思想是指( ? )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
③是否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在要求;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