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请回答:
(1)“三冗”指哪“三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指出“三冗”给宋王朝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三冗”指指“冗员”“冗兵”“冗费”。
(2)“冗员”造成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且财政困难;“冗兵”造成国家负担沉重;“冗费”导致财政开支增加,不利于国家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与理财这一问题无关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将兵法
D.市易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中所说的“这一问题”指的是理财问题。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都是理财措施;将兵法是加强军事训练、充实边防力量的军事措施,不带有理财的性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
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则青苗之令行矣。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
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
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
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清朝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
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
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回答:①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4分)
②据材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2分)
③在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4分)
④材料三中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
说明你的结论。(5分)
参考答案:
①大地主,高利贷者。(4分)
②封建国家(2分)
③官府逼民借贷,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加剧了社会矛盾。他指出的目的是反对王安石变法,
站在大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他们的利益。(4分)
④ 有道理。赵翼分析的情况与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并不矛盾。因为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克服
统治危机。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盘剥并不意味着国家减轻对农民的直接索取。二者的区别
在于取之是否有度。(5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王安石变法。第(1)问根据材料即可得出是大地主,高利贷者。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第(3)问根据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目的要
从阶级立场的角度分析。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以军事为主,其原因不包括 (?)
A.社会背景的需要
B.本人经历的体会
C.历史经验与教训
D.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北宋不是在农民战争推翻前代统治的基础上建立的,是通过发动兵变夺权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所示是宋朝的神臂弓,王安石变法中负责生产和管理这一事务的是

[? ]
A.户部
B.盐铁部
C.度支部
D.军器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