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5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列宁全集》。当时苏联的人来访,听到这一消息时,肯定地说“办不到”。苏联办不到的原因是
A.苏联人民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严格的计划经济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能力,考点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用题干中时间对应苏联历史选出答案。1921年3月苏联施行新经济政策。1918年11月21日施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书的出版无关。1936年后苏联施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 走这种道路的国家是
A.英国
B.苏联
C.法国
D.美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描述的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斯大林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短时间内快速了实现了俄国的工业化,但长期实行造成了苏联经济的不协调发展和后续动力不足问题,所以答案选B,A C D三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上述特征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尽管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但融入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罗斯福(1936年)
(1)材料一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1分)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对“我们自己”和“全世界”有何影响?(3分)
材料二?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2)克林顿执政期间,在经济政策上做了大胆的“试验”,具体指什么经济政策?(1分)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2分)
材料三?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须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国)路德维希·艾哈德
(3)材料反映三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4分)
材料四:如图
(4)请将材料四图片加以分类,并填在下表中(3分)
类别
| 图序号
|
反映经济全球化组织
| ?
|
反映经济区域化组织
| ?
参考答案:(1)罗斯福新政。(1分)罗斯福政府用国家干预手段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3分) (2)“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1分)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较低(或者是: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2分) (3)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1分)特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4分) (4)①④⑥、②③⑤(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世界现代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及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其中第(1)问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第(2)问考查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新经济的特点;第(3)问考查了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特征;第(4)问考查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生对国际组织徽标的认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的要求。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标 B.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C.进行武装起义的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参考答案:9B
本题解析:“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就明确体现了不尔什维克党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2年3月,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他曾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经济困难,物质生活水平低 D.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苏联体制的弊端。“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的原因是僵化的斯大林体制造成了苏联社会缺乏活力,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所以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