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 下图是美国学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描绘的英国某个时期申请专利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哪一现象与图中反映的专利数量变化存在因果关系?
[? ]

A.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法的推行
B.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
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力开始作为机器的动力,其能量之大远远超过了蒸汽机,而且使用上要方便得多,因而很快以电力为能源的产品迅速被发明出来,……制造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电力工业也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
—— 中华网
(1)发电机是由谁研制成功的?(1分)随后,人们发明了大量“以电为能源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涌现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2分)
材料二
?
(2)上面图片中这两种交通工具是谁发明的?(2分)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与发展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大量开发?(2分)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
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轻视新发明新技术的原因?(2分)
材料四?美国在这一时期(19世纪后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学科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
。……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
——《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
(4)根据材料四,归纳19世纪后期美国为大力发展新科技而采取的措施?(4分)
(5)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这场科技革命对世界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西门子 电气时代
(2)卡尔·本茨和莱特兄弟 石油。
(3)原因:思想保守和企图韦特已取得的垄断地位。
(4)措施:注重研究和引进应用技术;采取自由开放政策;在世界各地网络人才。
(5)推动力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文明的交往
中外交流和交往对古代和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绸和造纸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来源:91考试 网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
——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限制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16、17和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主要通过哪一途径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概括指出古代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状况。(4分)
(2)以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二中欧洲“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哪些?而到18世纪末叶,欧洲“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3分)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中“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指的是什么?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分)
(4)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西方交流在古代和近代有何本质区别?(2分)
参考答案:(1)途径:丝绸之路。(1分)状况:古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是手工业技术、(1分)手工业产品和经济作物;(1分)从西方输入高档消费品和农牧新品种。(1分)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在亚洲(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基本没有需求;亚洲各国(以中国为典型)实行“闭关”政策;天朝大国的心态。(任意两点2分)工业革命的进行。(1分)
(3)状况: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1分)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1分)在中西交流中,西方开始占据主导地位。(1分)
原因: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中国农业与手工业产品愈来愈显得落后,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渐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区别:古代交流是平等的;(或:古代交流都是农产品或手工产品)(1分)近代交流对中国来说是被动的、不平等的。(或近代交流中中国输出的多为原料或手工产品,而输入的多为西方近代工艺品)(1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主要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根据材料一文字内容可以发现古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是手工业技术、手工业产品和经济作物而从西方输入高档消费品和农牧新品种。(2)结合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特征可知材料二中“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在亚洲(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基本没有需求;亚洲各国(以中国为典型)实行“闭关”政策;天朝大国的心态;但到18世纪末叶,欧洲通过工业革命开始征服全世界。(3)材料三中“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指的是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在中西交流中,西方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其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中国农业与手工业产品愈来愈显得落后,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渐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综合古代与近代中西方交流的特征可以发现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古代交流是平等的,近代交流对中国来说是被动的、不平等的。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分水岭,在此之前,欧亚非三洲的交流方式主要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当然也间或伴随有军事征服行为;但新航路的开辟后,世界各地区被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世界各地域的不同文明开始了更广泛的交流,但这种交流并不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而是以欧洲工业文明为主导对其他不同区域文明的征服。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
A.美洲出现大量新兴城市
B.欧洲文化已渗透到美洲
C.美洲传统文化发生改
D.商业资本在美洲的扩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出现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开辟了新航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解题关键要抓住时间“1603年”,以及“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这个句话,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明确此时西班牙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得到大量的白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