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建国以来,山东某地对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要求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异。“拥护 “三大万岁”(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社会主义觉悟高,生产劳动好,能密切联系群众的人。”提出这种要求应该是在
[? ]
A、1953年至1954年
B、1956年至1957年
C、1960年至1961年
D、1966年至1967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一历史名城位于今天的经济开放区内,它曾是隋朝大运河的枢纽、唐朝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和太平军北伐的出征地,这一城市是下图中所示的?(?)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它曾是隋朝大运河的枢纽、唐朝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和太平军北伐的出征地可知此地为南京,即图中的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三(下图)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l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人”指的是谁? (1分)
(2)材料一中崛起的“座座城”指的是哪几个城市?(4分)
(3)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4)请举例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分)
(5)结合材料三,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6)近现代中国的两次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4分)
参考答案:
(1)老人指:邓小平。 (1分)
(2)座座城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分)
(3)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依据。(2分)
(4)罗斯福的“新政”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2分)
(5)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4分)
(6)近代:被迫对外开放,国家主权遭受严重破坏;现代: 主动对外开放,在维护国家主权前提下遵循平等互利原则。(4分)
本题解析:
(1)分析材料一,注意其所描述的:“一九七九年”、“中国的南海边”、“崛起座座城”,综合这些因素,指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沿海开放经济特区这件事。联系所学,“老人”是邓小平。
(2)根据材料一的判断结论,联系史实,“座座城”指的是开放的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3)这一问实际是考查史实,同样联系课本所学,其内容主要是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依据。
(4)联系所学基础知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计划”指罗斯福新政,因为他实行了国家对经济大规模干预的手段应对经济危机。社会主义社会的典型“市场”指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因为它以市场作为手段恢复和发展经济,承认商品货币关系。
(5)观察材料三,可以看到从北到南沿海地区开放了一系列城市,并且这种开放的势头开始向内地渗透,基于此总结概括其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6)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近现代中国的两次对外开放分别指的是哪两次,第一次是指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第二次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主动开放,在此基础上概括它们的本质不同。即:一个是被迫开放,国家主权遭受严重破坏;另一个是主动开放,是平等互利的。
点评:此题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读图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水平的概况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和一代伟人邓小平紧紧联系在一起。某学生在学习《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课时引用了《邓小平文选》的4个精辟论断: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请按下面的提示为邓小平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提示:下文画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坚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型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党的基本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新时期的外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这种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是提出了(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③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应该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