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
A.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
B.资源配置的转变
C.经营机制的转变
D.流通体制的转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故选B。ACD项都是在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转变,是为资源配置方式变化服务的。
考点: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与此相关的是要求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这张股票有利于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片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这是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而发行的股票,D项错误。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公用制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C项商品经济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故选B。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以图文材料考查经济体制的题目还可以这样设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变化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今日商品任挑选
两幅图分别反映了中国实行的怎样的经济体制?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数据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商业占国民经济的总产值有了大幅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已经完成,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A表述有误;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C、D均不合题意。故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体制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A、B、C三项均值触及到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故不能选。因此此题应选D项
考点:三大改造
点评:三大改造要注意其实质与评价: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评价:①积极: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路;②消极:改造过程中出现冒进、过激行动,所有制形式单一,超越了生产力实际。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表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典型的数据表格解读题,从题中可知,1984年以来,“国家投资”、“国内贷款”这两个计划性较强的数据基本呈下降趋势,“利用外资”、“自筹及其他”这两个市场导向极强的数据基本呈上升趋势,也即表格中数据主要反映了C项。A项主要是从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以来;B项主要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D项是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一格局,这三项在本题材料中都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