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6 00:34: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历史上有些时期,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可以称为“大变局”。下列有关历史发展的叙述中,哪些可称为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大变局?”(?) ①商周之际,王国变为封建?②周秦之际,封建变为郡县 ③三国时代,统一变成分裂?④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宋代中书门下掌管财政 C.元朝中央只设尚书省 D.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门下掌管行政,财政由三司来掌管;元朝中央只设中书省;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内阁是明成祖时设立的。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丞相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纵观我国选官制度,不仅有着许多宝贵的可供今天借鉴的基本原理,而且从中亦可吸取不少有益的历史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三 观察下面一幅图片
 材料四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在当时有什么意义?(6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最早产生于什么时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6分)
参考答案:(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 的办学思想。意义:打破了奴隶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 (2)察举制度;汉武帝时期;推荐。(如果学生回答“推举”、“举”等,都给分) (3)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学生回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可给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抓住“教育方面”,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主要是孔子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等,第二小问抓住“当时的意义”,可以结合已学知识从打破了奴隶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材料二归纳,不可偏离材料主题,依据“东汉时期”“举孝廉”等关键信息可知指的是察举制,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确立的选官制度,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片,提炼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观察图片信息可知材料三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其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8分 (2)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要说明这次“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 10分 (3)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三权分立,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制度设置。请问是什么制度?与美国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6分
参考答案: (1)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分)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6分,每点3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因素: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政治因素: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民族危机的加深。 思想因素: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不同: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采用三权分立制度。 (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2分 隋唐三省六部制最终维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美国的三权分立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民主。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三次重大革命。(1)从公元前221年可知是秦朝的建立,其影响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回答,中国的两千多年的政治统治的基础从此奠定;(2)从1911年可知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其到来因素除了政治、经济、文化外,还要加上阶级因素,与以往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应体现在民主政治;(3)美国的三权分立的体制内容是立法、司法行政权的相互制约,分权制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也是实行分权的原则,相权分为三部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