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明代政治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并论证史实的能力。材料中“明太祖封了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等九王的相关史料”中体现了分封制在明朝存在的结论,故C项正确;ABD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符合题干意思。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 “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8分)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9分)
材料二?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3)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4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参考答案:
(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者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3分)
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
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3分)
(2)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3分)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中止西学东渐,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3分)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沉重的危机。(3分)
(3)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4分)
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2分)三省六部制消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2分)
本题解析:(1)关键信息:“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按照问题要求从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等三个方面分析。
(2)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相关知识点。第一小问应从政治方面皇权的加强来阐述“内向”和“保守”,以及从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来阐述;第二小问则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带来的危害来阐述。
(3)关键信息: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是指科举制,“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则是指三省六部制;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的原因则应从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与影响来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
①中国的分封制 ②古罗马法 ③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④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