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主要基于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二: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8月15日战败纪念日重申“永不再战”誓言,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亚洲邻国带来的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明仁天皇在接下来的讲话中说:“回顾历史,我真心希望战争惨祸不再重演,我和全体国民一道,向死于战火的人们表示深切哀悼”。?
——《京华时报》(2010年8月6日)
材料三: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请回答:
(1)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菅直人、明仁天皇和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为什么是没有诚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中日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讲话和决议没有“谢罪”、“道歉”、“发动侵略战争”等字样,说明没有认罪的诚意和否认日本对外侵略的历史;讲话和决议使用“种种行为”和“所有受难者”?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为被歪曲的历史辩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华盛顿会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背景: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AD是在一战后,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B不符合题干要求。
因此选C。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2013年命题趋势。 从命题角度上看,主要是以史实或时事为依托,检测学生横向综合历史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从题型上看,在题型上可能仍会以选择题为主,但材料题和开放探究题也大有可能。 在复习时注意把握新中国外交的阶段性,同时结合时政热点,深层挖掘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内涵与外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摘自《国际条约集》
材料二:1957年11月的莫斯科会议期间,毛泽东的言谈举止充分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共已经可以同苏平起平坐了。但也就在这时,双方的分歧开始露出苗头。真正反映出中苏在对外对内政策上出现重大分歧,并引起尖锐对立的,是后来发生的两件事:1958年中共领导人在未通知苏共领导人的情况下炮轰金门,惹恼了正在积极推动冷战缓和战略的赫鲁晓夫,因为中共的做法无疑是在唱对台戏;另一件事就是中苏两党虽然都要求改革斯大林式的发展模式,但苏共领导人并不支持中共以建立人民公社来实现跃进的做法。
——摘自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材料三:2001年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兹达成协议如下:
……
第五条,俄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
第六条,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
第十八条,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关系怎样?这种关系对中国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末之后中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又有何新的发展?其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在中俄关系的改善过程中,俄罗斯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其诚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结盟(同盟)关系。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有力地支援了新中国经济建设。
(2)变化:中苏之间出现重大分歧,并最终导致中苏关系破裂。原因:一是中共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已经成为苏共领袖地位的强有力的挑战者,二是中苏两党在对国际形势与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两个问题上存在着不同认识。
(3)发展:摒弃了冷战思维,中俄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出发点:加强经济合作,发展经济;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4)通过谈判基本解决中俄边界问题;俄尊重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尊重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昵?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
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
住上驱逐出去。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决议
材料三?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
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是什么?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外交困境是什么?新中国人民政府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6分)
(2)据材料二,说明联合国对新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什么?同时期,中国外交上还有哪些重大?突破?这些突破有何重大意义?(7分)
(3)据材料三,概括此时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其重要依据是什么?此时期,中国对外政策有哪些新调整?(6分)
参考答案:(19分)
(1)特征:近代中国外交是屈辱的外交。(2分)困境: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2分)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等基本方针。(2分)?
(2)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一合法代表。(2分)突破: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3分)意义:终于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分)
(3)不结盟政策。(2分)依据:既符合中国人民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调整: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政策。(2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中,从周恩来语和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外交的基本特征是屈辱外交;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困境在于受到西方列强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我们的外交政策从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二问中,根据材料二我们可知联合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推动下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外交权利。这一时期的重大外交突破主要表现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带动了一系列的外交建交热潮。伟大意义不言自明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外交僵局,新的外交局面出现了。第三问中,改革开放后中国推行的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的传统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唯有此方能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调整表现为坚持对外开放,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关系,同时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