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事件按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②外国军队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扎 ③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础识记内容,①②③项分别是在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和19世纪90年代,故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点评:本题为排序题型,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依据所学知识排序即可,可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整个舰队就失去了指挥……”针对材料所描述的战况,下列相关叙述最准确的是
A.此次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此次战役我方主力丧失殆尽
C.该战役结束后,日军乘机抢占了朝鲜全境
D.该战役结束后,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威海卫战役中;B项错误,李鸿章避战自保,把主力舰存放在威海卫,以至于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拱手相送,故选D。C项错误,朝鲜被日军占领是在1910年。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片“拆除山海关大沽炮台”的文字可知这反映了《辛丑条约》中“拆除山海关至北京铁路延线要地炮台,允许外国军队进入北京驻扎”的内容,故答案选D项,A B C三款条约中均无此条内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不平等条约
点评:材料考查了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识记,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 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询问对策,李鸿章愤怒地说:“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呶呶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慈禧太后的责难和阻挠
C.户部的刁难和战略的失误
D.敌军的强大和情报的缺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李鸿章的话中反映了他对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的愤怒,并认为这是甲午战败的原因。故A项正确。
考点: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点评:本题是从李的角度来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原因包括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等。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中“欧洲的干预”和“辽东”是指甲午战争之后俄国,法国和德国强迫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即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所以漫画的场景出现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答案选C,A B D三项不符合上述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的进程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