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后来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③与东西欧国家建交 ④思想的解放
[? ]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选择题 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大家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
A.火车
B.电车
C.电报
D.电话
3、判断题 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 ]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4、判断题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5、判断题 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 ]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