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采取的一些措施包含了封建化的色彩,具体表现在
①继续坚持武力征服?②提倡农耕,发展农业生产?③任用汉人汉制?④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理解"封建化"的内涵。封建化一般是指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过程,指在封建生产关系主导下,各种非封建因素向封建关系的转化。其基本内容是土地占有制的封建主义和封建社会两个对立阶级——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形成。②提倡农耕,发展农业生产?③任用汉人汉制 ④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均属于封建化措施;①继续坚持武力征服不属于,故此题选B项
考点:北魏封建化的表现
点评:要区分封建化与汉化的异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有相同之处,但不能说如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否就是少数民族的汉化。
它们都属于民族融合的表现形式,其过程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其实质都是落后民族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所同化。但两者又不能等同,主要表现在
1.从两者的含义来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而少数民族的汉化是一般指少数民族汉族化,即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某一民族受汉族先进生产方式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自然地、逐渐地改变本民族某一部分或全部而与汉族相似或被汉族同化的现象。
2.从两者存在时间来看,中国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起源于战国,终于新中国建国初期,现已终结;而少数民族的汉化早在汉族形成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应追溯到奴隶社会,而且到现在仍在进行着,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仍然继续下去。
3.从两者学习的对象来看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的对象既可能是汉族,也可能是当时已经处于封建统治时期的较文明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统治下的元朝和满族统治下的清朝这两个时期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就属于后者。
4.从两者的结果来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少数民族不断汲取以汉族为主体的先进的封建文化,促进了本民族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内的一支支奇葩;同时它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少数民族的汉化,则在汲取汉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自身的民族特点逐渐改变或者消失,有的变得与汉族接近,但仍保留本民族的一些特征;而有的被汉族所同化,最终融入到汉族当中,原来的民族消失。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其中,正确的是
[? ]
A.整地碎土工具进一步发展?
B.因战乱,对外贸易萎缩
C.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D.实物交易越来越频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反映了
A.少数民族的汉化
B.少数民族的农耕化
C.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汉族的胡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条件限制“社会发展的角度”,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少数民族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过程。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课标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吐鲁番、敦煌出土文书,武周时出现了“括户逃使”和“括户采访使”等新职衔,其职责是调查登记逃离本土的农户情况。这说明下列哪些制度已受到破坏
①均田制 ②租庸调制 ③两税法 ④方田均税法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