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程鹰重任,日作夜思,比为政体虽革旧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袁世凯《祭孔会》
材料二?“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新青年》第三卷第六期)
回答:①材料一中,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实质目的何在?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②材料二中,陈独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有何进步意义?
③针对材料一引起的社会影响,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反对的?其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礼教为核心的儒学是中国立国的根本,应大力提倡儒学。目的: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影响:中国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②陈独秀认为孔教为核心的儒学不适应当时的中国,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封建文人利用儒学中落伍于时代的思想欺骗人民,儒学是社会进步的阻力。意义:为反对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国,大力抵制儒学,有进步意义。③陈独秀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实质是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目的等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掌握。做本题时,要读懂材料,了解袁世凯和陈独秀话语的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就不难组织答案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指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是观点理解型,解题要决是把握观点内在本质联系,李大钊的这句话涉及到三个事物(概念)历史观、知识和历史事实的解喻,其关系是后者受前两者影响,但都具有时代性,因此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B.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C.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学东渐有利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要求选出理解不正确的选项。分析选项可知A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根源在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的启蒙思想没有联系,故选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西学东渐的历程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早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反映了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应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A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和儒家伦理道德;B是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C也没有彻底批判儒家思想;D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因此选D。
点评:从高考题型上看,本专题以选择题为主,命题形式多种多样,角度各异,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多数以“新材料、新情境”的题目为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