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②是错误的;“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是在80年代。④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这种主张作用与下列哪些思想家观点相似
A.韩非子、董仲舒
B.韩非子、孟子
C.老子、董仲舒
D.荀子、庄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题干中“义”的含义,由此认识其作用在于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维护统治。由此再根据提供的选项进行比较,只有A韩非子的法治集权思想与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具有与墨子思想作用相一致的地方。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世纪西欧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言:“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大量的这类誓言可以说明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强调:
A.封建依附关系是一种领主约束附庸的契约
B.封建依附关系是一种对双方都有约束的契约
C.封建依附关系是一种附庸对领主约束的契约
D.领主与附庸之间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平衡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央电视台经典内容“永远的丰碑”向人们介绍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他们所体现出的最突出的时代精神是
A.善于改革
B.崇尚节俭
C.勇于奉献
D.大胆创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B、D是重要的时代精神,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初期,更需要的是勇于奉献的精神,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题干中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的教育比较注重启蒙孩子的长幼等级观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A项错误,材料的教育内容束缚了儿童的心智;B项错误,材料内容并非地方教育的特色,而是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的;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父子相长的内容。
点评:材料教育内容体现了封建儒家伦理道德,儒家伦理的道德是封建社会的道德原则,从根本上说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但是却极大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直到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股反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新的思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