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可以看出,这名官员应该是秦朝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辅佐丞相处理政事同时监察百官。故选B。A项是掌握的行政权;C项掌握的是军权;D项是地方的最高长官。因此ACD均错误。
点评:秦朝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统治。此题考查的是三公九卿制。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实行三公九卿制,相互节制,大权统于皇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确保了对地方的控制。此外还实行了严苛的法律制度等。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唐高宗年间,中书舍人李义府因故得罪当朝宰相,皇帝的舅舅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欲颁布诏令,将李义府贬为壁州司马。按照当时的制度,该诏书的颁布必须经过的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B中书省-门下省-皇帝-尚书省
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D门下省-中书省-皇帝-尚书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故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内容可以做出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两种意见:行分封,还是行郡县。理由:周朝实行分封制结果导致诸侯混战,天下大乱,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
(2)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特点: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局限性: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影响行政效率。
(3)不正确。秦朝设置丞相等三公官职,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秦亡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制度。汉唐宋的丞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实质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明以前的历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明朝的失败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在于制度——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
——《五百年来谁著史》
材料二 ?明代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官僚体制。中国的官僚制度,毛病当然是有,但本身能进行这么高级的运作,使得国家保持这样的状态,很了不起。
——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宿景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在“南向战略”中所做的“尝试”,说明此时西欧出现但明朝缺乏的,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者对明朝政治体制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参考答案:
(l)尝试: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
因素: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加速了这一地区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现代经济体系也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与此同时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西欧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8分)
(2)态度:材料一否定。
评析:正确的国家战略要建立在正确的国家体制之上。明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无法建立起一套类似于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没能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没有产生类似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中国社会走向衰落。(8分)
态度:材料二肯定。
评析:明朝已处于封建王朝衰败时期,制度上废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体制的完善,能有效维持国家机器继续较好的运转;此时新的经济因素在滋生(资本主义萌芽);新的思想文化在萌发(反封建反礼教的早期民主思想和文学艺术);但仅停留在旧有体制的完善上,而不能实现制度的创新,跟上世界民主政治的潮流,中国不能真正向近代化转型。(9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在“南向战略”中所做的“尝试”是郑和下西洋。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两欧海外殖民扩张,加速了这一地区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现代经济体系也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与此同时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西欧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2)本题考查的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任选一种观点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