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老舍的话剧《茶馆》中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资,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地,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材料三?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回答:
(1)举例说明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2分)其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辛亥革命后“树墩还在”? (2分)
(3)材料二表明孙中山怎样发展了他的思想理论?(1分)这有何意义?(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 陈独秀等人发动了什么运动?(1分)这个运动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1分)
(5)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研究主题。(1分)
参考答案:
(1)表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答出两点得2分)
(2)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指导思想:三民主义。(1分)理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分)
(3)提出新三民主义。(1分)(答成“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可得分)意义: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2分)
(4)新文化运动。(1分) 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1分)
(5)主题: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1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1)回答洋务运动时期的成就即可,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多,主要涉及经济、军事、教育领域。洋务运动在鸦片战争中国惨败后兴起的,所以其主旨在于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用以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回答时应该侧重回答他们兴办的军事工业成就。(2)此问要求回答的是辛亥革命的反封建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写成是推翻了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包括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自然经济基础。其中君主专制是其决策方式。
(3)由材料中的时间1920年可以得出材料二表明孙中山发展了他的思想理论的应该是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是在1905年,孙中山的革命理论新三民主义是发展了旧三民主义的,是在孙中山在多次的民主革命实践都归于失败后的又一次探索。
(4)可依据材料中的“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尤其是“一一洗刷干净”可知应该是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带有全盘否定的倾向。
(5)本题的各个材料是近代中国人为了改造国家追赶先进而进行不同领域的努力,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所以必须向他国学习才能达到自强的目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辛亥革命学习政治制度,走民主共和道路,新文化运动是思想上的学习,是对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补课。他们有共同的主题就是为了强国。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
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
C.存在于1949—1953年
D.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解读能力,通过材料“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由此判断该类企业应该是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洋务运动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故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面是根据《中国近代经济变迁》一书编制的1878-1882年上海海关机器进口情况统计示意图(单位:海关两),此示意图

A.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出体现
B.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的见证
C.是外国资本控制中国近代工业的证据
D.表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失去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图表中从1878-1882年和题干中“上海海关机器进口”的信息说明与洋务运动企业有关,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材料体现不出CD的信息,故本题选择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谷延方《重评圈际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层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事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产生了一种机验不安(注:心情焦灼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徒居都高。?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或工业革命后大大加快);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推动。
(2)西方列强的侵略,通商口岸的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破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