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33年吴钊在《复兴之基点》说:“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垒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下列符合当时情况的说法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准备长征
C.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积极抗战
D.东北、华北国土沦丧,一二·九运动爆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准备长征;1935年华北事变后,一二·九运动爆发,ABD项不符合题目时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积极抗战,如1933年国民党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坚决抵抗,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抵抗列强侵略,捍卫民族尊严,中国军民谱写了一首首悲壮诗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诗描述了中日之间哪一年爆发的哪一战役?指挥“致远杀贼”的是哪位爱国将领?(3分)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2)指出邱逢甲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与邱逢甲一起参加反割台斗争的爱国志士。(2分)
材料三?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指导计划》(1937年)
(3)为实现材料三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政府分别组织了哪些重大战役?(2分)这些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如何?(2分)
材料四?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毛泽东《祭黄帝文》(1937年)
(4)材料四中的“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场“坚决抵抗”的战争在近代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地位和历史意义。(3分)
参考答案:(1)1894年、黄海海战、邓世昌(各1分,共3分。)
(2)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等地给日本(1分);徐骧、刘永福。(2分)
(3)太原会战,淞沪会战。(2分)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2分)
(4)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分)
地位: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1分)
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1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东沟海战”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的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是在1894年,当时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2)从材料“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这是在《马关条约》签订的背景下做的这首诗。参加反割台斗争的爱国义士有刘永福和徐骧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意志。(3)为实现材料三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政府分别组织了太原会战和淞沪会战。这些大的会战虽然没有最终成功,但是极大地牵制了日军,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为抗日战争 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是在1937年9月成立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国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点评:1894年甲午战争起,中国和日本之间发生了数次战争。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割台湾岛给日本,允许投资设厂,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在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40年代,中国革命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一转变有何特点?为什么?与20世纪初的革命转变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
参考答案:转变:①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由单纯的农民阶级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演变为中国人民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②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革命实现了转变。?
特点:中国革命的转变是被动的、是在转变条件不成熟的条件下被外力催生出来的;一开始民主革命并非由资产阶级领导,仍表现为旧式的农民革命。?
原因:①中国民主革命的到来,并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没有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此,鸦片战争以前,资产阶级没有成长壮大起来,不可能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民主革命;明清之际的思想尽管具有民主色彩,也不可能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过程,中国近代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欧风美雨的产物。②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力雄厚,迫切需要原料和市场;目睹中国清政府腐败落后,因而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
与20世纪初的革命转变相比,它是革命性质的转变;20世纪初是在革命性质不变的情况下领导阶级的变化。
本题解析:此题着重考察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之一棗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揭开了序幕。民主革命应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不具备发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社会条件;而在鸦片战争爆发后的“半”个19世纪,民主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生产力落后是中国没有自发产生民主革命的基本原因;民主革命一开始没有先进阶级领导,则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还未发展起来的缘故。此题还把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比较。解此题关键是弄清楚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基本国情:落后以及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此题选取“革命转变”为考察对象,角度新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台湾,为抗击日军,你可能参加
[? ]
A.左宝贵的部队
B.义和团
C.丁汝昌的部队
D.刘永福、徐骧的军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左图右史”、“图文互证”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的史实中,右图最能佐证的应是
A.列强对华侵略的不断深化过程
B.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实现的爱国运动
C.推翻君主政体的民主革命的扩展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北方的实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图表资料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场运动发生在山东、直隶、京津地区,据此判断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