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
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
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
C.违反《和平建国纲领》
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因为国民大会是国民党一党包办的非法会议,所以其制定的宪法也是非法的,遭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坚决反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解除武装与废弃军备,乃军事占领之初步任务,应迅速而决然地予以完成,同时必须竭力设法使日本人民认清军阀及其合作者如何欺骗并诱使彼等误入征服世界歧途所演之惨剧。
——摘自《远东委员会对投降后日本之基本政策的决议》
? 材料二 1950年1月10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日本为亚洲的防共铁壁,必须在整个远东地区重新确立它的影响力量。”
——摘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 材料三 据统计,1950-1953年日本依靠美国侵朝战争“特需”军事订货总额超过24.7亿美元,后又因越南战争得到4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
——摘自《世界现代史》(下册)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美国对日本实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艾奇逊言论的背景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三,分析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何变化?美国此举的目的何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使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因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政策:严厉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2)背景:美国扶蒋反共、并把中国作为反苏据点的阴谋,因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而破灭。美国要在亚洲建立新的反共战线。
(3)变化:由严厉打击转为蓄意扶植日本的政策。目的:企图把日本作为它在远东地区的基地和兵工厂,并把它作为包围中国和苏联的阵地。
(4)原因:广泛的社会改革;非军事化;美国的扶植;朝鲜战争的特殊机遇;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6分)鸦片战争后,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若干基本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1)评述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4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000美元)
年份
| 1843~1844
| 1845
| 1846
| 1847
| 1848
| 1849
| 1850
|
总输入
| 2522
| 5195
| 3889
| 4312
| 2533
| 4413
| 3909
|
棉织品
| 1671
| 4255
| 3080
| 3311
| 1836
| 3052
| 2618
|
毛织物
| 557
| 804
| 623
| 782
| 327
| 809
| 501
|
砂?糖
| 2
| ?
| ?
| 43
| 170
| 82
| 147
|
杂?物
| 292
| 136
| 186
| 176
| 200
| 470
| 643
|
总输出
| 2360
| 6046
| 6492
| 6726
| 5081
| 6514
| 8021
|
茶
| 322
| 2221
| 2027
| 1834
| 1654
| 2019
| 2427
|
生?丝
| 2003
| 3806
| 4430
| 4819
| 3331
| 4417
| 5529
|
杂?货
| 35
| 19
| 35
| 73
| 96
| 78
| 65
|
——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2)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6分)
(3)结合所学,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示例一:同意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1分,只有观点没有说理不给分)
理由:由于英国大量购买中国茶叶等产品,其工业品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下滞销;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严厉禁烟,英国为了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示例二:不同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1分,只有观点没有说理不给分)
理由: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企图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以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评分说明: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考生任选一种观点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贸易总量增长较快。(2分)
1843年,总输入与总输出基本相当;总输入在1845年达到高峰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总输出则呈较快增长趋势;1850年总输出超过总输入的一倍多。(2分,任答两点即可)
总输入中棉织品增长总量最多;总输出中生丝增长总量最多。(2分)
【评分说明:答案仅为举例;贸易总量,总输入、总输出、两者对比,具体物品比较视角下各一,每点2分,共6分】
(3)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开为通商口岸,贸易总量增加;中国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的长期影响,导致商品输出量大于输入;英国实现工业化,技术先进,输入以工业产品为主;中国是农业国家,技术落后,输出以原材料为主等。(6分)
【评分说明:对应前述变化叙述原因,三个视角各一,每点2分,共6分】
本题解析:(1)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任选一种观点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根据《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可以得出:贸易总量增长较快。总输入、总输出、两者对比得出答案,总输入中棉织品增长总量最多;总输出中生丝增长总量最多。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根据《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可以得出:贸易总量增长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开为通商口岸,贸易总量增加;中国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的长期影响,导致商品输出量大于输入;英国实现工业化,技术先进,输入以工业产品为主;中国是农业国家,技术落后,输出以原材料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B.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
D.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近代三次社会变革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剧变指社会性质和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袁世凯将民主共和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标志是: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D.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连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A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和B项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远均还在“中华民国”的躯壳内,C、D两项相比,C项发生在D项之前,符合题干“标志”之意的题项为D。故选取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