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7 21:31: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可以在郡县内自由任免官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 任嚣任郡尉”可知他是秦统一后郡一级的地方长官,根据所学可知秦朝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因此AC正确;“ 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也就是说他其实相当于郡守,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B正确;郡县内的官吏任命权掌握在皇帝手中,D不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
一、议定皇帝名号
(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嬴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封建”还是“郡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两次朝议的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他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8分)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三作者对此有何看法?(8分)
材料四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据此概括明朝政治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确定了“皇帝”名号;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理由:地广人众,事杂多变;一人独裁,易出错,可能会导致国亡。
(2)措施: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宰相及大臣共议军国大事,最后由皇帝裁决。
(3)措施:解除大将兵权,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
作者看法: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但对地方实力剥夺太多,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
(4)职责:“传旨当笔”;后有“票拟”之权,但受司礼监制约。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朝议...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议定皇帝名号...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封建”还是“郡县””和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出指出秦朝两次朝议的最终结果分别是确定了“皇帝”名号;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根据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即可概括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关于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考查的主要是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结合所学不难得出。
(3)根据材料三“...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再结合所学即可概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即可概括出作者对此的看法。
(4)根据材料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称“传旨当笔”...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即可概括明朝内阁得主要职责,结合所学不难概括明朝政治的特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秦朝推行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60;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通过“四方古印文”来考查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实行的措施。联系各选项,结合教材相关所学,可以判断出①②项正确;第③项与史实不符,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了文字,使用的字体是小篆;④项正确。本题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各项,反映出17、18世纪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史实是
A.平服岭南、开建灵渠、设置三郡
B.加强与匈奴、鲜卑、南越的交往
C.设置转运使,铲除割据物质基础
D.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平服岭南、开建灵渠、设置三郡是秦朝的措施,排除A;加强与匈奴、鲜卑、南越的交往是汉代的举措,排除B;宋朝通过设置转运使,铲除割据物质基础,排除C;17、18世纪为明末清初,根据所学康熙帝时平定台湾,设置台湾府,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清时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34分)人类文明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古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差异很大。西周时期出现的“国”是在分封制度下,由周人驻防各地,凝聚而成。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每一层级均从上级授民授土取得权力,而每一级的主权都不完整。完整的主权只有周天子拥有,尊王是诸侯国政权合法性的依据。而希腊的城邦则是在一个地区内,若干村落聚合而为政治与经济的共同体。城邦是自卫的单位,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城邦居民侍奉同一保护神,以建立同群的认同。共同体的领袖大抵是雄杰之士,以个人的勇略、智谋、品德取得众人的信服。他们尽管被称为君王,但仍须耕作渔猎。
(1)结合所学,比较古代希腊城邦和西周诸侯国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10分)

?
希腊城邦
西周诸侯国
形成途径
?
?
主权状态
?
不完整
首领产生标准
才干、品德
?
文化认同
侍奉同一保护神
?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种种严重的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断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而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认为个人的人权和科学才是欧洲“优越于他族”的原因。胡适更是大声疾呼:“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2)分别概括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救国主张;(4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这两种主张的原因。(8分)
巴黎公社
《共产党宣言》发表
中国五四运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第一国际成立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3)以“19世纪后?运动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4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12分)
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
?
希腊城邦
西周诸侯国
形成途径
自下而上/村落聚合而成(2分)
自上而下/分封而成(2分)
主权状态
完整(2分)
?
首领产生标准
?
血缘关系/世袭(2分)
文化认同
?
尊奉周天子/礼乐制度(2分)
(2)核心主张:民族主义,主张建立完整的民族国家才能挽救民族危亡;(2分)自由主义,认为个人的自由权利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2分)
民族主义的原因:①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团结全民族的力量才能谋求民族独立;(2分)②维新派认为近代欧美因民族主义而强大。(2分)
自由主义的原因: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有名无实;②陈独秀和胡适等人认为专制制度和专制思想是中国落后的主因;③陈独秀和胡适等人认为民主、自由导致西方的繁荣发达。(1点2分,2点即可。4分)
(3)(12分)
主题:如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民族主义(民族独立)、社会主义、改良(改革)等。
示例:
主题:19世纪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分)
历史事件:《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
补充事件:十月革命
19世纪,西方国家开展工业革命,近代无产阶级形成并登上历史舞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走向国际联合;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8分)
综上所述,19世纪后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阶级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尝试并获得成功的发展过程。(2分)


本题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希腊城邦是自然村落组成的,而分封制下的诸侯则是自上而下的分封形成的;主权状态上诸侯隶属于周天子,没有完整的主权,而城邦则相对独立有自己的主权;希腊城邦首领是依据才干选举产生,而分封制下的诸侯则是世袭的;分封制下各诸侯都需要遵从周礼。
(2)依据材料“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维新派主张建一个完全无缺的国家,即是从民族主义的立场来探讨救国方法;由“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新文化运动领导人则侧重于人的自由,主张自由主义,结合当时的国内外情况加以回答。可以得出各自原因。
(3)本题需要对表格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类,依据题目要求很容易归纳做题时,将三个相同的事件放在一起即可,由此可以得出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民族主义(民族独立)、社会主义、改良(改革),从中选取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史实,但要注意行文必须要连贯。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罗斯福新政和当..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