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C.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
D.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秩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趋向于改良而非趋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
材料二?有人指出:康有为是“变法第一人”“戊戌变法核心人物和维新运动的领袖”;也有人认为:“一般历史学者……往往受制于改革或革命观点偏见,致使康在百日维新中的影响及康与光绪间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张,过高评价了康有为。”
(1)材料一中“他们”面临的“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指什么?(4分)请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是如何“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的?(4分)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试从社会文明演进的角度评价康有为在这一时期的活动。(7分)
参考答案:
(1)形势: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的民族民主意识高涨,掀起救亡图存的高潮,危及士大夫的既得利益。(4分)
举例说明: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4分)
(2)方法:一分为二、辩证的发展的观点,一要看历史人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二要看他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评价:康有为这一时期的活动,使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改革运动进入政治层面,并有了比较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3分)
本题解析:(1)本题的解题思路是抓住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形势: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另外还要结合材料的信息:洋务运动破产,居于统治地位的士大夫需要进行改革。举例说明“他们”是如何“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的?要清楚“他们”是什么人。通过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 “趋向于改良而非趋向于革命”可以看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托古改制”,答题时就把它的特点和作用回答出来即可。
(2)一般来说,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一分为二、辨证的来看。看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做的主要事情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如果从从社会文明演进的角度评价康有为就应该联系到中国近代对西方文明学习、探索的过程。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使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改革运动由器物层面进入政治层面,并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参考答案:
(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本题解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史实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学生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抓住大的时代背景,首先向西方学习是两次改革的大方向;特点都是社会上层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甲午中日中国战败,社会已进入到更深层面的探索,所以都侧重于制度改革。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究其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具体体现在: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等方面。通过不同进一步分析清末新政的实质是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鼓励广大民众参与政治
D.利用西方政治学说说明儒学合理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各个阶层都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也想着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制度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根本目的在于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故选A。B项错误,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项错误,资产阶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起来革命;D项本身错误。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维新变法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 ]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