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毛泽东思想形成于
A.大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建国初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已足”。这一主张的根本依据应是
A.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
B.中国与日本的国情相同
C.其他国家的改革很不彻底
D.日本通过改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
[? ]
A.《时务报》
B.《中外纪闻》
C.《国闻报》
D.《循环日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变法改制前,我国的司法制度自古只有办理之专官,无特设之法院,司法权多由各级行政部门掌管。
——郭志祥《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研究》
材料二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l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民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节选自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1)据材料一、二,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9分)
参考答案:
(1)原因:中国原有司法审判制度存在弊端(司法权由行政部门掌管,司法不独立);西方审判制度和观念的传入;司法主权丧失(列强攫取领事裁判权)的刺激。(6分)
(2)内容:成产专门司法行政与审判机构;确立民刑分立原则;确定考试选拔法官制度;取消满洲宗室的司法特权。(6分,任意答三点即可)。
影响:确立了司法审判的独立地位;有利于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动了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3分)
本题解析:(1)关键信息:“无特设之法院,司法权多由各级行政部门掌管”、“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主要原因依据两则材料关键信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归纳主要原因。
(2)内容依据“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民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分析归纳即可;影响则从政治民主化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维新派
A.施政纲领得到皇帝的支持
B.得到清军的支持
C.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若诏旨—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可知,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故选C。AB项得到支持的问题材料未体现;D与材料无关,变法的基础的问题材料并未涉及,C 项明显错误。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维新派为了进行变法运动,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变法的艰巨性缺乏认识,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