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堪称“国之瑰宝”。教育部决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下列各项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昌盛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2、判断题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一副对联写道:“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戏曲表演的( ?)
A.真实性
B.通俗性
C.虚拟性
D.优美性
3、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金人入主中原到元人统一全国,异族的音乐大量流入,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便与这种外来音乐相结合,产生新变,同时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歌词,这就是所谓“北曲”,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元曲”。其后,这种曲子一面用于杂剧,成为剧中的唱词,一面作为独立的抒情乐歌,也就是“散曲”。?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材料二?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这些落魄文人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已任。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材料三?元统一全国后,由于南方城市经济的固有优势,北方杂剧作家纷纷漫游或迁居南方,南方籍文人也纷纷染指杂剧创作。大致到大德末年以后,杂剧创作活动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杭州。?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材料四?元杂剧在城市经济发达的南方未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杂剧虽然在元统一以后成为全国性的文艺样式,但它毕竟原产于北方,和北方的方言、音乐、民俗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杂剧创作的中心转移到南方以后,对它的继续生长必然有所不利。虽说杂剧作为主要戏曲种类的地位一直延续到明代前期,但它最后还是被从南戏发展起来的传奇所取代,这和地方文化的背景显然有很大的关系。?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散曲”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不得抄原文)(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元杂剧”发展的原因。(不得抄原文)(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杂剧”创作中心转移到南方杭州的主要原因。(3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元杂剧在南方“未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分)根据四则材料,说明什么是“元曲”?(2分)
4、判断题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
A.书法
B.京剧
C.绘画
D.传奇
5、判断题 四大徽班中最先进京的是
A.三庆班
B.三喜班
C.和春班
D.春台班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