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
②胡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了当时的长安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④不符合史实,故可排除C、D项;③经济重心南移是扬州繁荣发展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3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提出:“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1)有人说“《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3分)
材料二?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
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2)据材料二,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近代化的有关信息。(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
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3分)
材料三?一位老市民看到熟悉的粮票,十分激动,热情地讲述过去的岁月:“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
1993年5月,粮票停止发行使用,与粮票一起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其他副食品票证。而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家族其他成员则在早几年已悄然淡出。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1)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3分)
(2)信息: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3分)
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到西方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
式产生较早,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带来联系与出行方式的变化;处于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3分)
(3)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分)
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工农业产品丰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生活的发展。第一问观察图根据所学知识《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从图中可以看到北宋时期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第二问从材料中概括信息,衣食住行等方面全面概括。第三问粮票的演变可看出我国经济由计划到市场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总结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一寺院的墙壁上题着这样一首无名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这首诗主要反映的是?①临安交通发达?②那时已经有交通地图了?③人民渴望收复失地?④南宋统治腐化苟安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登州(今蓬莱)“东扼岛夷,北控辽左,南通吴会,西翼燕云”,唐代空前繁荣,呈现出“丝竹笙歌,商贾云集”的景象,经由高丽、渤海道至登州,登陆往长安的朝贡者络绎不绝。材料反映了登州在唐代成为北方航运中心的原因有
①军事重镇?②经济繁荣?③政治中心?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东扼岛夷,北控辽左,南通吴会,西翼燕云”说明当时的登州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丝竹笙歌,商贾云集”说明其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因此②④正确;唐代的政治中心为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今河南洛阳),排除③,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史记》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由上述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滥印纸币引起通货膨胀现象
B.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纸币的发行不利于经济发展
D.滥印纸币造成商品价格下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未提白银的事,C项本身不全面,D项商品的价格应为上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