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商鞅变法中废除了许多旧制度,实行了社会性质的转变,其中得以保留的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强调加强以国王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王位世袭制得意保留,A项商鞅变法中井田制被废除,B分封制和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遭到极大的削弱,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举措的重要影响,高考对其的考查角度多样,主要突出其对秦国统一中国的奠基作用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它实现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是一定程度上的经济革命和社会革命,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功地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偕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贪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性质、重大历史意义方面的相似之处。(6分)
参考答案:(1)措施:均田制。(2分)
原因:“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2分)
(2)①内容:确立新的土地制度。(2分)
②性质: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
③意义: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化进程。(2分,任答两点即得2分)
本题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回答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和改革原因,根据材料核心措施是实行均田制。材料中的原因应是“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大意是现在百姓生活困苦、饥寒交迫、游离失所,许多豪强地主抢夺土地)。第(2)问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比较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从内容上讲都确立新的土地制度,性质上讲都是封建阶级性质的改革,历史意义上都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化进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利于加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是( )
A.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
B.建立县制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 属于加强对老百姓的控制,稳定社会秩序的表现;B是为了加强集权而在政治上采取的相关措施;C 是为了强化军事实力而采取的措施;只有D项是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服务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将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与救亡图存的民族要求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基础
D.维新派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
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D.“燔诗书而明法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含义是秦国的士兵在对外战争中很勇敢,但不敢互相斗殴与犯罪,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主张严刑峻法。比较备选项的内容可选择出正确的答案为B项。A项是连座制度,C项是奖励军功,D项是焚书坑儒。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