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和平是恐
怖(核武器)生产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材料二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宗旨……中国早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式武器(核武器)如何“改变了国际关系”。(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的贡献。(6分)
参考答案:(1)核武器的出现威胁着美苏的生存,形成了核平衡下的“恐怖和平”局面。(4分)
(2)原冈: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稗度加深;核战争的结果使某些核人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2分,答出两点即可)
举例:倡导和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4分)
说明:阅卷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所给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因此选B.
点评:20世纪60-70年代,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个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即多极化趋趋势,并日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重要的力量有:日本的崛起,西欧的复兴和联合,新中国日益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的崛起。③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使半个世纪以来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格局急剧转换,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二?希拉里·克林顿在接受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对她的国务卿提名进行的审查时说:“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而没有美国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
——2009年1月15日新华网专稿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是指什么?(2分)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承担大国“责任”采取了那些措施?(3分)这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对比材料一、二,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7分)
参考答案:
(1)生活方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2分)
措施:实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分)
影响:世界处于长达30多年的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状态。(3分)
(2)同:以世界的领导者自居,积极谋求世界霸权。(3分)
异:前者着力于与苏联的对抗;后者着力于与世界各国的合作。(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冷战”下的世界
B.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图片涉及到欧洲欧共体成立、柏林墙的修建、中美关系、第三世界掀起的不结盟运动,四者都是战后国际格局的表现,结合选项,只有A能全面反映图片的信息。故选A。B项表述不准确;C项不符合欧共体的建立和柏林墙的修建等;D项不符合欧共体、柏林墙和不结盟运动等。
点评:冷战是美苏之间的除直接战争之外的激烈的对抗,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和以苏联为中心的两大阵营之间的激烈的较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柏林墙等反映了这一现象;在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表现有欧共体的建立、中国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美国的做法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美国这一“慷慨的举动”的实质是
A.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
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
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