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 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材料三 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中共十五大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有权和自主权受到国家法律切实保护”的规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概括说明要实现这一关键目标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5分)
(3)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在改革进程中,我国对市场地位的认识是怎样不断深入的?综上分析,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归农民。(3分)
(2)关键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企业自主权问题;市场的作用问题;分配中平均主义问题。(3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价值规律和市场对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性;中共十五大决议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3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本题解析:
本题是对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相关内容的考查,在农村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中进行国有大中企业的改革,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认识到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逐渐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回答问题时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 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描绘的事件应该发生在
[?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侧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问题: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
参考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入世界,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了解考生对历史过程的分析、评判能力、驾驭、运用史实和史料的能力以及历史叙述与论述的能力。本题可以选取一个视角,也可进行综合性的阐述。答案具有开放性,在提炼图片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做出言之有理的评价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凋整、中国的改革开放
告诉我们? (? )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
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③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
提?④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都是在国内的调整,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三者都只是对内政策的调整,而不涉及外向型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