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地举办的“古代农业展”中有一幅曲辕犁图片,对它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汉代发明的农具?②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
③是古代生产力的象征,提高了农业生产率?④是一个近代化的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
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反映了男耕
女织的田园生活趣。并不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转变的原因主要是
A.新的生产力的确立
B.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C.水利技术和水利工程的修建
D.政治稳定和政府重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也使我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因此选B。ACD都是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的结果。
点评:注意规律的应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农业的叙述。《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这些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的共性是
A.根据时节来安排农业生产
B.注重因地制宜
C.尊重自然规律
D.精耕细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体现了A根据时节来安排农业生产、C尊重自然规律,但是“用粪犹用药也”则反映了正确施肥的重要性,综合考虑四个材料所反映出的共性应该是D精耕细作。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
| 数量
| 产量
| 收入(白银)
|
稻
| 30亩
| 90石
| 90两
|
桑
| 10亩
|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 125两
|
家禽
| 58头
| (略)
| 55两
|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湖州地区丝织业发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农户主要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A项正确;把养的蚕卖出一部分,
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比较发达,B项正确;该农户养蚕缫丝,织绢120匹,反映了这一地区丝织业发达,
D项正确;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
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