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徜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
材料四 “民国成立后的20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军阀割据在这段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80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之间不断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
(2)原因: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
(3)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4)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新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现象:军阀割据。
(5)趋势: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 ]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旁行糊名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山东省聊城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唐太宗(?)
A.调动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
B.注重君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C.将中央的决策权转移给宰相
D.从纷繁的事物中解放了出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知,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治水、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导致氏族首领的权力、地位不断加强,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血缘组织与国家形态熔铸一体的格局。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
——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二?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瀚无际和飘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三?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材料四?封建的专制帝王是最反动腐朽的势力,众多的昏君荒淫腐朽,专断无能,制造了一幕幕的悲剧。但专制王权在历史上也发挥出重要作用。战国时期人们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漕渠、六辅渠、白渠;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太宗派将军李靖等率十余万大军分道出击突厥,灭亡突厥,在北部边境设立都护府……康熙帝派出大批清军进驻黑龙江,围攻侵略我国领土并占领雅克萨的沙俄匪军,取得了雅克萨大捷,迫使俄国签订了对双方较为公正的《尼布楚条约》……商代青铜器工艺技术高度发展,所生产的大量青铜,式样各异,器物上的纹饰瑰丽而深厚,造型生动别致。中国的丝绸、瓷器精关精致、闻名并行销世界。中国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
——《古代王权和专制主义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治产生的原因。(6分)
(2)黑格尔认为,海洋文明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特的自主、冒险、探索、重商等民族性格,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性格特点对古代希腊文明所产生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内涵。(4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专制王权发挥的积极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原因:①血缘政治的影响长期存在;②精耕细作型的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③文化思想中强烈的集权和群体意识。(每点2分,共6分)
(2)影响:①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城邦国家;②形成了追求自由、理性的人文主义观念;③孕育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民主政治;④海外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扩大了地域,促进了工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得4分)
(3)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生活公开、公正、自由。(4分)
(4)素质高的帝王统治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效地组织大型工程建设,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之间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利于抵御外来侵略;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科技成就。(6分,答对任意3点得满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文字信息“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能够直接概括出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治产生的原因,即①血缘政治的影响长期存在;②精耕细作型的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③文化思想中强烈的集权和群体意识。(2)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归纳出海洋文明对古希腊文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即①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城邦国家;②形成了追求自由、理性的人文主义观念;③孕育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民主政治;④海外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扩大了地域,促进了工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从材料三中文字“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可以直接概括出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内涵,即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生活公开、公正、自由。(4)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史实可直接概括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即素质高的帝王统治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效地组织大型工程建设,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之间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利于抵御外来侵略;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科技成就。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武帝初立……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
——《晋书》
材料三 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中华二千年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2分)
(2)材料二中选官制度是什么?其选官标准有何消极影响?(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特点和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探讨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1分)
参考答案:
(1)实行察举制,兴办太学。(2分)
(2)九品中正制。影响:贵族世家把持选官特权,威胁中央集权;只注重门弟出身,不利于选拔真才实学的之人;造成社会混乱。(3分)
(3)打破了贵族特权的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吏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4分)
(4)选拔人才坚持公平公正。(1分)
本题解析: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1)材料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州郡举茂才、孝廉”,要求地方郡国自下而上向中央举荐人才为官,实行察举制。
(2)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按照人才优劣分为九个等级,然后授予官职,描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的消极影响:“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慢主罔时,实为乱源”
(3)考查了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同时也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世族手里集中到了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而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和同一时期中央集权的发展以及君主专制的演进结合起来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