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甲的说法对应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应自然之说;乙的说法对应儒家的等级观念;丙的说法对应墨家的节俭思想;丁的说法对应法家的法治、集权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诸子百家。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诸子百家不同代表人物的主张。可参考第4题解析。
本题难 度:困难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固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的哪一教育主张有关?并说明该主张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帝国文化”的“定型”、“市民文化”的“幼弱”的共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张:有教无类;影响: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原因:专制主义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控制的加强。
(3)特征:一方面成就辉煌;另一方面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例子: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被统治者改造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4)认识: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在政治、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之原为水。水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
(1)据材料一分析老子和泰勒斯观点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这是揭开天空面纱的一个轰动一时的、革命性的解释。牛顿已经发现了一个能够通过数学被证明的基本宇宙定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指出“牛顿科学发现”的特点。这一发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世纪未经典物理学遇到了被称为“晴空上漂浮着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后来这“两朵乌云”被驱散了。
(3)材料三中“两朵乌云”是怎样被驱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相同点:都体现了对世界本原的探究。不同点: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属唯心主义范畴;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属唯物主义范畴。
(2)特点: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影响: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出现。
(4)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真理是相对的;科学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学,西汉统治者却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现实需要的变化
B.儒学自身的发展
C.统治者个人的好恶
D.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