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他们是因为?
[? ]
A.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B.国人“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C.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D.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某一时期的刊物频繁地出现“曙光”“新社会”“进步青年”“救国”“自由”“平民教育”等词汇。这些刊物最有可能出现于
[? ]
A.维新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792年,英特使马戛尔尼来华。他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演习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福康安的话语反映出?
[? ]
A.清朝统治阶层对西洋武器非常熟悉
B.福康安对西洋武器的先进认识不够
C.当时清王朝统治阶层自大的心态
D.清王朝统治阶层不了解世界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19年,关于中西文化新旧问题,有学者说:“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同时有学者则指出:“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开新”、“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这两位学者的主张
A.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
B.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
C.实质上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取舍之
D.反映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言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争论发生在1919年新文化运动期间,一派主张“道德上复旧”,即恢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另一派反对复古,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这场争论实质上反映了当时对中西文化的态度,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中国近代,最早提出以近代资本主义政体取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是?
[? ]
A.?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
B.?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C.?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