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话剧《立秋》艺术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湘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时期随着商业发展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晋商等。所以,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徽商。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商业
点评: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城镇商业依然繁荣;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货币经济占主导,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晋商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①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②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③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④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工商食官的政策,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故选D。A项是在春秋以后出现的;BC项是说的一个意思,是在我国的战国以后出现的。
点评:我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质量高,但是不进入市场,在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私营手工业进入市场,在明代后期占据着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都是在春秋时期以后出现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2分)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进度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的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力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6分,每点1分。)
⑵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回答,材料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从流通领域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分)
⑶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变化?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
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推测一下景德镇的制瓷业在近代社会会出现什么变化?(推测要符合当时的历史现状,至少答出三种可能性)(6分)
⑸为了印证你的推测,你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至少答出两种)(2分)
参考答案:(1)瓷土资源丰富;燃料优质;昌江便于运送物资、淘洗瓷土、并提供碎土的动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政府的支持。(6分,每点1分,严格按点给分。)
(2)“官窑”是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是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4分)
(3)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依据一是分工细;二是雇佣关系。(4分)
(4)可能出现大机器生产;可能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可能出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可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日益衰落。(6分,任答三点即可得满分。如考生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6分。)
(5)查阅书籍、上网、向专家请教、去景德镇实地调查等。(2分,任答两种方式即可得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展示出一件古代瓷器(如下图),请判断此瓷器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期
[? ]

青花瓷海水龙纹瓶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