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说明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的技艺不传外、不传女,其的传承相对的封闭。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去城二十五里,在昌江之南,故称昌南镇。……至宋景德镇年始置镇,因改名景德镇。……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二:唐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造。《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宋景陶窑:景德镇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镇之名遂微。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三: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主人,动以数万计,海樽山俎,咸莘于斯,盖以山同之险,兼都会之雄也。……景德……业制陶器,业制陶器,利济天下,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四:陶家精美器用,中国出惟五处,北则真定、定州、平凉华亭、太原、平定、开封、禹州,南则泉郡德化……。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造实用。真、开等郡瓷窑所出,色或黄滞无宝光。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浙江处州丽水,龙泉两邑,烧造过锈杯碗,青黑如漆,名曰处窑……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
(1)根据以上材料,概述景德镇以及景德镇瓷器的有关信息。(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10分)
(2)假如你是景德镇旅游局局长,你将如何利用景德镇瓷器这张名牌发展当地的旅游业?(4分)
参考答案:(1)第一层信息:①景德镇因宋景德年间承造进贡御用瓷器而知名;②景德镇的兴起与当地的瓷土资源有密切的关系;③景德镇到明代,已有“瓷都”之名,四方瓷器工匠纷纷集中于此;④景德镇瓷器业发展到明代,为全国之冠,其他任何地方所造,皆不能与之比拟。第二层信息: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我国古代手工业也不断进步,形成了以景德镇等为代表的一批手工业专业生产区域。
(2)①制订符合景德镇当地实情的旅游发展新路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景德镇知名度,塑造景德镇旅游好形象;③建立并规范瓷器(拍卖)市场;④建立景德镇瓷器博物馆或陈列馆,供游客参观;⑤让游客参观瓷器制作现场,与工匠面对面,亲自体验制作瓷器;⑥规范旅行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导游队伍;⑦加大文物保护力度;⑧不断提高瓷器生产技术,培养和引进人才。
本题解析:第(1)问解答时注意依据所给的四段材料进行归纳;第(2)问以旅游业为切入点联系当今现实概括出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我国宋代四大商业名镇的是:
A.汉口镇
B.佛山镇
C.朱仙镇
D.平遥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大名镇的理解。我国宋代四大商业名镇的是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和景德镇。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某地在考古挖掘中,发现一件精美的瓷瓶,上面有相互缠绕的青花图案。据此判断该瓷器最早出自
A.东汉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制瓷业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青花瓷出现在元朝。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件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了。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
[? ]
A.政治非常开明?
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C.制瓷?技术精湛?
D.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