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1945年的欧洲和北非战场

材料二?英国与德意的作战都不能离开港口和交通干线,双方在北非沿海宽不到 100公里,长却达 2000 公里的狭长地带反复拉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阿拉曼战役与二战中某些著名战役相比,规模和战果并不显赫。然而,衡量一个战役的历史作用,主要应以它对战争的总进程和对全局的影响而定。地中海南畔的北非、西亚地区合称中东。其战略地位的重要,不仅因为与“战争血液”——石油有关,而且是大英帝国得以维系的生命线和“腰带扣”。英国把它看作仅次于本土的第二个战略重点地区。阿拉曼之战的胜败,不仅关系到大英帝国可能会遭腰斩而解体,计划中的美英联军在西北非登陆后东西夹击非洲军的前提能否实施,也关系到北非的德军可能越过苏伊士运河进入西亚,与自高加索南下的德军会师于海湾,以致德、日法西斯在印度洋会师。……阿拉曼之战确实是举足轻重、牵动全局的一仗。所以丘吉尔把它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与德意在北非作战为什么都不能离开港口和交通干线?(2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丘吉尔为什么把阿拉曼战役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8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北非战场的胜利给欧洲战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1)在北非沙漠地带作战,必须保障后勤补给。(2分)
(2)战略地位重要(连接东西方的咽喉;北非石油丰富,是大英帝国的生命线);关系到美英盟军在北非战场东西两线夹击德意军团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阻断德军会师及德日法西斯的会师。(8分)
(3)北非战场的胜利,使意大利暴露在盟军的攻击之下,有利于盟军从南部进入欧洲,加速了意大利的投降。(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 ]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幅图片是20世纪两次国际回忆的历史记录。从甲图到乙图的回忆可以看出英、法两国对德国的态度变化是

A.从争霸到结盟
B.从结盟到扶植
C.从宰割到纵容
D.从对抗到联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8分)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7分)
参考答案:
(1)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4分)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4分)
(2)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6分)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1分)
本题解析:
(1)结合二战后的国际背景即可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根据材料“...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即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可以从国际规则、二战结果、二战性质的角度说明,中国的抗争是爱国行为,对其的简要评价主要从爱国的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加速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
(2)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做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3)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早曾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是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