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面三个皇帝: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共同的历史作用是( ? )?
A.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建立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实行轻徭薄赋、严刑酷法
D.对内实行开明政策,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历史典故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退避三舍 ②程门立雪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烽火戏诸侯
[? ]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武帝“举贤良对策”的背景不包括
A.边境不宁
B.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C.土地兼并剧烈
D.国家财政困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陈桥兵变”后,北宋政权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没有成功的是()
A.收复幽云十六州
B.削平南方割据势力
C.解除节度使兵权
D.消灭北汉割据政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这种变化的影响: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2)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的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
(3)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以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