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时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时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和材料分析,A.秦时人们以金玉为印,说法不符合材料,应是秦以前;B.秦时玉玺为皇帝独有,这是材料中的现象并非反映的实质问题;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这一说法与材料相悖,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 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先代贵族、功臣、王族。?
(2)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两位唐朝学者发表对“秦国统一天下,但享国十五年即亡”的看法。萧瑀认为“秦并六国后,罢诸侯置太守,故二世而亡”;柳宗元认为秦之亡是“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对萧、柳两人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的看法相同,都认为秦代因过于暴虐无道而导致速亡
B.两人的看法相同,都认为秦代因废除封建体制而导致速亡
C.两人的看法不同,萧否定秦行分封,柳则肯定秦实行分封
D.两人的看法不同,萧否定秦行郡县,而柳未否定秦行郡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察古代政治制度。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选项中“封建”一词的含义:即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萧瑀认为“秦并六国后,罢诸侯置太守,故二世而亡”,从而否定了郡县制的作用;柳宗元认为秦之亡是“失在于政,不在于制”,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而不是制度的问题,故选D。根据以上分析,ABC项均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 )
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