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关于西欧共同体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的前身曾是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共体还包括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欧共体始终为美国马首是瞻?
④欧共体间建立关税同盟和欧洲货币体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关于欧洲共同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于1967年
B.欧共体是美国主导下的经济政治集团
C.欧共体的成立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
D.欧共体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为欧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
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二?“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91eXaM.org?——《权利法案》
材料三?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四?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1分)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3分)这一法律文件出台后,英国逐步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1分)
(3)材料二中,美国建立上图体制的法律文献是什么,(1分)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4)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德国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中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参考答案:(1)文献:《十二铜表法》。(1分)作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4分)。
(2)权利:法律、司法,财政(或征税),军事。(3分) 体制:君主立宪制(1分)
(3)文献:美国《 1787年宪法》。(1分)体现的原则: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原则。(2分)
(4)相同点:君主立宪制,或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2分)不同点:英王统而不治,(2分)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握有实权)(2分)
本题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中,古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分别为: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等十二篇。其作用在于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仍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它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是平民的胜利,但它的目的是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
(2)注意提取材料信息,“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法律、司法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利,“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财政(或征税)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利,“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军事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而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结合所学知识,美国《 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国会)、司法(法院)和行政(总统)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防止专制和独裁,维护了美国长期的政治稳定,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4)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和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或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但是两者的不同在于①君主的权力不同:英王是国家象征,“统而不治”,无实权;德意志皇帝是实际的国家首脑,拥有广泛的实权。②议会的权力不同: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很小,对政府和皇帝没有监督权;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限制王权。③内阁和议会的关系不同:英国内阁首相是由议会选出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对议会负责;德意志宰相是由皇帝任命度,对皇帝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通商口岸在近代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对以上材料反映的史观,排列正确的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B.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C.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第一种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标记,反映的是革命史观;第二种对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反映的是现代化史观;第三种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反映的是全球史观;第四种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反映的是文明史观,所以应选择A。根据以上分析,其他各项均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史观的相关问题。常考的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全球化史观是站在全球的立场上分析问题的史观;唯物史观强调的是历史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化史观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思考为主;文明史观强调文明是多元的,相互包容学习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等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
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2)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特务统治等;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中止西学东渐,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