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该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武帝召集大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
[? ]
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
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意义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而小儒规规焉(规规焉:浅薄拘束)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指天地间君主主宰臣民、臣民效忠君主之伦理关系,是绝对的),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
材料二 严复:“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自秦以来,为中国之君者,皆其尤强梗者也,最能欺夺者也”。 “然则及今而弃吾君臣可乎?曰是大不可。何则?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彼西洋之善国且不能,而况中国乎?”
材料三 孙中山:“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革,也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不仅共和政体完全适合于中国,而且苟有豪杰之士起而倒清虏之政府,代敷善政,约法三章,慰其饥渴,庶爱国之士可以奋进,进取之气可以振起也。”
材料四 陈独秀:“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黄宗羲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政治主张的根源。(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严复的政治主张。(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的政治主张。(3分)
(4)与材料二和三相比,陈独秀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有何进步?(1分)这表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深化?(2分)
参考答案:
(1)反对君主专制。(1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1分)
(2)反对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制,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
(3)暴力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3分)
(4)提出彻底批判儒家思想。(1分)由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上升到思想文化层面。(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联系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前一个问题从题干中的“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可以直接看出其方队君主专制。后一个问题就要求结合黄宗羲所在的时代来回答,即为:明末清初,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来思考,但是题目问题为“根源”,可以想到经济方面,即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史料和归纳概括能力。从材料中的“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说明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参与国家的治理,是天下的“真主”;“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说明其也反对民主共和制度;“然则及今而弃吾君臣可乎?曰是大不可”说明其主张君主立宪制度。
(3)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史料并归纳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说明主张进行暴力革命;“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不仅共和政体完全适合于中国,而且苟有豪杰之士起而倒清虏之政府”说明孙中山主张推翻以满清为代表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4)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史料的归纳概括能力。从史料的“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说明强调思想启蒙的必要性,认为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工具,只有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才能根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再联系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可以得出以陈独秀为首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深化到思想文化方面。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严复的思想主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革命党人的主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主张。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1)材料一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3分)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3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1分)这一主张对儒学又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材料四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3分)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怎样?(1分)
材料五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
、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5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2分)
参考答案: (1)评价:思想家(或儒学创始人、“儒教教主”); 教育家; 政治家。(3分)
主要依据:中国人深受孔子思
想影响(或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影响深远);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广泛、深远;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或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3分)
(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意义: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1分)
影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1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4) 内容: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关系:儒家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1分)
(5)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朱熹的作品,这个书生携带此书上京赶考的时间可以肯定不会早于南宋,所以D项符合史实,ABC三项时间与题意不符。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在继承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融合了佛道思想,使儒学的发展进入思辨化的层次,将儒学的发展推动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程朱理学在被官方接受之后,变成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力的工具,极大地禁锢了人的思想,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四人的共同之处是( )

A.都生在宽松的政治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