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26年8月)朱德被派往四川去劝说他的老同事、四川军阀杨森同北伐军合作。杨森向朱德信誓旦旦,说他渴望参加国民革命事业,可是必须有钱发饷。国民党可以给他多少钱?……(经过劝说)杨森总算未派部队去帮助他的盟友吴佩孚。……甚至在铁军拿下武汉后,杨森还在踌躇不决。从湖南和武汉逃出来的地主和实业家对杨森说:北伐军里有许多军官本身就是地主或资产阶级子弟,他们参加北伐,并不是想叫农民来抢夺和没收他们的土地或其他财产。农民协会在各地成立,而且有些地方甚至没收并分了土地。国民政府反对这样做,可是农民却充耳不闻。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正在为农民和工会问题与共产党和激进的国民党员闹意见,还要求取消军队里的政治部。……那些政治人员向士兵灌输各种思想,又散布到农村去协助农民组织协会,他们煽动人们破坏社会秩序……。可是这一切很快就要结束了,这些地主报告说,国民党大部分“有地位”的领导人都反对三大政策;这种政策的取消,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整个革命运动就要烟消云散,法律和秩序就可以恢复了。
就在这时候,……两艘英国炮舰溯江而上,在遇到(杨森部队)抵抗后,就把炮口指准万县,一下子炮轰了两个钟头,打死了五千名中国人,万县成了一片火海。……大火扑灭,尸体掩埋后,杨森派朱德到汉口表示要效忠国民革命军。
——引自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回答:
(1)用材料中的事例说明当时国民革命运动面临哪些重大矛盾?
(2)据上述矛盾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当时采取什么策略才有可能使革命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⑴同北洋军阀的矛盾:攻打武汉吴佩孚;农民同封建势力的矛盾:农民协会没收地主土地和财产;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对农民协会与工会的态度不同;国民党内部的矛盾:蒋介石同激进国民党员(或许多人反对三大政策);同帝国主义的矛盾: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⑵采取充分发动工农,壮大革命力量;争取国民革命领导权,削弱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势力的策略。
本题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辨别和从中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的能力。第一问用材料中的事例说明当时国民革命运动面临哪些重大矛盾?主要从材料中分析提炼。关键是要紧扣与问题有关的语句,如“农民协会在各地成立,而且有些地方甚至没收并分了土地。”这反映了农民同封建势力的矛盾、“国民党大部分‘有地位’领导人都反对三大政策”这反映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两艘英国炮舰溯江而上,在遇到(杨森部队)抵抗后,就把炮口指准万县,一下子炮轰了两个钟头,打死了五千名中国人,万县成了一片火海。”这反映了同帝国主义的矛盾等。第二问中国共产党当时采取什么策略才有可能使革命取得胜利?要求将材料与教材相关知识相结合来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近来,钓鱼岛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1)根据材料一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各举例说明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的罪行,(6分)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的原因。(4分)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 战场
| 东南亚 战场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
35个师团
| 10个师团
| 7个师团
| 37个师团
| 15个师团
| 111万多人
| 不到10.9万人
|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材料四?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结合l9世纪末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四中恩格斯观点的合理性。(4分)
参考答案:
(1)反和平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常规战争罪:南京大屠杀;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3分);
(2)驳斥: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分)
原因:中国: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的抗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失道寡助,损失惨重。(4分)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
(4)合理性:19世纪末的日本侵华(甲午战争):经济: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20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国际: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内: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分)
本题解析:(1)基础知识迁移,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的罪行,主要从以下方面:阴谋策划战争,发动战争,残害生命,殖民统治
(2)反驳:题干中“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日本侵略为了争夺霸权,而且它的侵略行为给东亚人民带来的不是安定是灾难;
原因:从中国,美国,苏联,日本,四个方面分析战争局势。
(3)根据表格三个时期的中国战场上日本的兵力人数可知,中国战场上的日军人数是多的。由此可知中国的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材料中提到的“统一的中国诞生”具体是指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AD不合史实,B是次要的。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写出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所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1分)
(2)为了巩固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2分)
(3)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1分)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重大意义?(3分)
(4) “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中华民国。(1分)
(2)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2分)
(3)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1分)
意义:国内:①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
国际:①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②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分)
(4)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分)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对华采取战争行动后,清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询问联军行动的意图,索匀兹伯理答复说:“目前女王陛下政府丝毫无意采取任何步骤,影响北京现存政治局势。他们的唯一目的,是要恢复秩序及保障生命和财产。”由此可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 ]
A.恢复中国的封建统治秩序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维护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
D.协同作战瓜分中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