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使节气与月份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 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的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即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纯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的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的地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民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诗经》中,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为“国风”
B.南方民歌的形式被“楚辞”所借
C.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南方民歌缠绵婉转
D.宋朝时期,民歌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转化为话本
3、判断题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学艺术的发展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这一观点的是
A.王羲之作《兰亭序》
B.顾恺之画《洛神赋图》
C.陶潜作《桃花源诗》
D.贾思勰作《齐民要术》
4、判断题 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下列作品符合该时期的有
[? ]
A.
B.
C.
D.
5、判断题 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商品经济发展?②市民阶层壮大?③小说的世俗性?④重商观念形成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